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苏独玉(Sue Tuohy)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 2024-08-13
2024年8月9日,yl6809永利官网民间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敬文讲坛第14期” 在主楼C区5037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坛的主讲人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名誉高级讲师、国际著名汉学家Sue Tuohy(中文名为苏独玉)博士,主讲的题目为“表达文化与环境: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讲座旨在从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探讨表达文化在当代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讲座由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利慧教授主持,杜博思(Thomas DuBois)教授和彭牧教授担任与谈人。民间文学研究所康丽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祝鹏程副教授,以及线下、线上近200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授聘仪式,杨利慧教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聘请苏独玉博士为北师大非遗中心兼职研究员,并为其颁发了聘书。 在讲座环节,苏独玉博士首先介绍了她和美国的同仁们组成的“多元化环保主义研究小组”(Diverse Environmentalisms Research Team,简称“DERT”)正在开展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研究表达文化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即对民俗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该研究关注不同社群理解和管理自身环境的方式,从歌曲、故事、手工艺到仪式和行为实践,这些基于地方的本土实践和表达文化,为社区管理生态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据苏老师介绍,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和民族音乐学系的教授们于2015年秋天开始构想该研究,并在多次的磋商讨论中最终提出了“多元化环保主义(Diverse Environmentalisms)”的话题,以突出世界上不同人群在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保经验和实践中的多元化。2016年夏天,多元环保主义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并召开了主题为“多元环保主义:民俗学和民族音乐学对环境人文学科的贡献(Diverse Environmentalism: Contributions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to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的工作会议。在2017年的“践行多元化环保主义:生态变化症结中的表达文化”研讨会(Performing Diverse Environmentalism:Expressive Culture at the Crux of Ecological Change Symposium)中,多位学者围绕“多元化环保主义”这一话题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接着,苏老师用自己的研究“以中国的环境话语、遗产实践和保护项目联结自然与文化”(Linking Nature and Culture through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Heritage Practices, and Protection Projects in China)为例,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在研究中国西北民歌“花儿”中所发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苏老师看来,中国当下的许多环境话语和文化实践都努力在自然和文化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以构建分层的地方感和情感惯习,通过将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联系起来,从而动员人们去关心生态环境。 苏教授还介绍了多元化环保主义研究小组在各项研究工作上的进展,包括为高校学生设计新课程、制作播客与经营社交媒体、举办博物馆展览与表演活动、策划多媒体项目、推广公众教育等。基于以上成果,研究小组出版了《践行环保主义:表达文化与生态变化》(Performing Environmentalisms: Expressive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hange)一书。该书从不同视角强调了生为人类的意义,并将表达文化的表现置于人类应对当前危机的核心。书中的各篇文章充分阐释了民族志方法在理解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观和人们行为的特殊性时所具有的价值。 最后,苏博士展望了未来研究小组及美国民俗学会将在相关领域开展的学术活动。在她看来,DERT项目只是相关学术运动中的一部分,在这场运动中,民俗学家正在积极利用他们的知识、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公共部门项目与世界各地的社区合作,共同努力影响人们和政策制定者,以使世界免受气候变化和其他形式的环境破坏。 苏博士的分享结束后,杜博思教授与彭牧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评议。杜教授首先肯定了本次讲座在视角上的创见以及它对生态保护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多元化环保主义”的特点在于其整体性,有助于研究者从整体的视角观察、研究对象的生活,但针对传统地方社区的研究或许具有浪漫化的偏向;学者在研究中如何处理好市场化、如何为多元化引入更复杂的因素,从而避免研究的简单化、浪漫化,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彭牧教授则认为“多元化环保主义”的整体性更接近世界观、宇宙观层面的整体,但“多元”本身的利弊也需要去衡量;如何辨析概念间的差异、概念在人们认知中的不同,以及概念涵义的演化,这些都会促使我们重新理解“环保”“环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康丽教授、祝鹏程副教授以及线上旁听的同学们,也围绕讲座内容参与了讨论。 最后,杨利慧教授对本次讲座以及相关讨论进行了总结。她感谢苏独玉博士带来的前沿而精彩的分享,并指出生态保护是全球性的热点话题,民俗学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深入社区、了解民众、整体地看待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助力文化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共同合影留念。 当天下午,民间文学研究所的师生们以及北大中文系祝鹏程副教授,还就如何推进北师大yl6809永利官网与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共建的“国际民俗研究中心”以及中美民俗学界的学术交流,与苏独玉博士展开了亲切、友好、深入的交流。 (撰稿:孟琳峰;摄影:船越智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