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主编《新批校注红楼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
2013年12月15 日,商务印书馆与北京曹学会联合举办了“张俊教授《新批校注红楼梦》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李希凡、蔡义江、陈熙中,周先慎、张书才、段启明、吕启祥、胡文彬、王湜华、张庆善、杜春耕、侯会、曹立波、段江丽、张云、朱萍、詹颂、张平仁、孙伟科、徐菊英、李明新、位灵芝等来自首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出席会议并致辞。
《新批校注红楼梦》(全四册)由北师大张俊教授主持完成,张俊、沈治钧评批,罗书华、苗怀明、胡胜、张勍倩、莎日娜校注,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出版。全书评批总条目逾万,总字数约百万,超越了《红楼梦》的正文,堪称迄今为止评批最翔实的一部《红楼梦》评点本。
座谈会上,张俊教授介绍了本书编写与出版的过程。书自1996年开始构思酝酿,1997年组织校注小组,至2013年出版,全书写作历时十五年。2002年初稿大体完成,当时批注约40多万字。2003年,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出版协议。其后十年之中不断联系沟通,反复增删修改。修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补充文史资料,尤其关注《红楼梦》的阅读难点和歧义点。第二,凸显版本特色。第三,把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看作一个整体,对《红楼梦》程乙本进行系统批评。到2008年底,基本定稿。校注和评批的文字比原来增加一倍,约有97万字。其后四年,在底稿的基础上又不断校定补充,修改完善。张俊教授和沈治钧教授对商务印书馆、本书的责任编辑陈洁和支持关心本书出版的朋友、以及北京曹学会和北师大yl6809永利官网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李希凡、蔡义江、张书才、胡文彬等专家肯定了《新批校注红楼梦》在底本选取方面的学术眼光和评批特色。蔡义江先生指出,对于《红楼梦》,“大部分的读者接受的是120回,特别是在国际上面,你要翻译出去,它更是找120回本。”大家“期待120回本有一个比较好的指导意见。”而“三家评本也好,八家评本也好,他们都不知道前面80回和后面40回是不同人写的”。而本书在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120回本进行系统批评,非常不易。张书才先生说:“红学界的当务之急应该对120回本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不能否定程本的历史地位。所以这个本子,将来在写红学史的时候,地位是小不了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胡文彬教授指出,“本书在注释、校订之外,每回附以回评、夹批,这是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批点的形式,凸显评者的学术功力和学术眼光”。
与会专家对本书严谨求实的学术品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李希凡先生感谢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认为在《红楼梦》诸多评本中本书的解释最详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些搞批注的(学者)、搞学术的出版机构,我们学术界更要浮躁了。”北京大学的陈熙中教授指出,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我们现在学术界最缺乏的,也是出版界最缺乏的。”本书出版历时十五年,精神可贵,值得提倡。现在“恐怕很少人能做到,所以我觉得很感动。”北京大学的周先慎教授认为此书“在红学史上会流传下去,是在《红楼梦》出版研究史上很有影响、很有地位的一部书。”在现在学界浮躁之风泛滥的情况下,“在学风方面有示范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的段启明教授认为,“新批校注《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这是“最具学术可靠性的释义类型”,作者“力图推出具备现代学术品格的‘学者型’评点,很值得称道”。“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认为本书批评“把感悟式的评注的东西大量都取消掉了,更多的是一种学者型的,还有一种包含了大量知识和信息的评注。”同时,评批“不回避一些难题,尤其不回避争论的问题,这个对阅读很有帮助。如《枉凝眉》一诗的批语,各种见解都摆出来。像这样既坚持了学术的品格,又兼顾了争论,读者读的时候可以同意你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
“回归文本,精读文本”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正如周先慎教授所说,“要回归文本,认真细读文本。不细读,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吕启祥认为本书在细读文本方面,非常突出。她以第一回为例,“第一回说绛珠仙草得到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最后变成人形——‘仅仅修成女体’。”有人据此发挥,说曹雪芹重男轻女。本书评批指出 ‘仅’字通‘竟’,文意就很通顺了。在这方面,现在这个评批确实很细。细读文章,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能够很踏实地把这个字义搞确切,把这个词义搞确切。”
与会专家肯定了本书资料翔实、融会贯通的学术品质。吕启祥先生称本书“搜罗之富、征引之广是很突出的。这是评批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在集成性上面,有点包罗万象,几乎有一网打尽之势。从现在所谓的评批看,其实里面承担了好多好多内容,有校勘、有训诂、有注释、有背景,里面有它的含义,有提要、有照应、有时间、有地点,纵的横的,对读者来说很有益,提供了很多的资料。”首都师范大学的侯会教授概括本书的特点是“严谨而不拘泥,有学术的研究但是不拘泥;渊博而不滋蔓,学术精湛又通俗,扎实稳健又才情横溢。”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诗教特点——温柔敦厚。这是张先生的治学特点,也是张门的研究特色。”可以说广征博引。粗略统计第一回中,“除了《红楼梦》以外,引述的文献就有七十四种。因为张先生和沈先生都是小说的研究学者,在小说方面,第一回大概十二种。”
也有专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书在写作期间不断增删修改,并广泛征询学界同仁的意见。其间,2000年,在香港举行的“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沈治钧执笔写成《红楼梦评点断想》。在文中披露了这部书的一些内容,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文中回顾了《红楼梦》评点的历史,并结合本书的评批实践,提出了《红楼梦》评批应该遵循的几项原则:第一、评批的系统性。第二、发挥评批的优势,细致解读文本;第三、吸收以前研究的成果,提高评批的学术品格。在评批过程中,张俊教授也在不断同学界同仁交流。张俊教授说:“书稿虽然已经出版了,但肯定,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会很多。所谓的‘学者型’评批,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从书的实际来看,离这个目标我觉得还差得很远很远。可以想象,90多万字的评批,其中需要补缺的地方,解疑的地方一定还有很多。因此,恳切地希望,今天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和朋友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非常感谢。”沈治钧教授也表示“希望以后能够听到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更多的商榷意见。”。
《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中国新闻社、千龙网、《新浪读书》的代表,以及来自高校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也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