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发布时间: 2014-09-22
王宁,女,浙江海宁人,1936年出生。yl6809永利官网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分配至刚刚建校的青海师范学院从事语言学教学3年后,于196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字训诂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1964年毕业后仍回青海师范学院任教。1972-1980年,曾在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8年,其间借调到国家文化部工作一年。1983年调北京师范大学作陆宗达先生的科研助手,1988年陆宗达先生逝世后,继续在中文系(现yl6809永利官网)担任教学科研工作,1989年晋升教授,1990年获博士导师资格,2009年被聘为北师大资深教授。 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等校内职务,先后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师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中文专业召集人、国家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校外职务。曾为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第九届政协常委。 王宁教授长期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是章黄学派重要的继承人,她鲜明地提出且数十年坚守“走适应汉字汉语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的学术理念,学术成就昭著。 在训诂学方面,她在上世纪80年代与老师陆宗达先生合写了《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等专著,率先提出“训诂方法科学化”的主张。之后20年,她清理了训诂学的术语,阐发了训诂学的理论原理,将训诂学的分支汉语词源学建设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应用训诂学之外,创立了自成一家的理论训诂学,出版了专著《训诂学原理》。本世纪以来,她在开掘古代训诂学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使训诂学进一步与现代语言科学接轨。 在文字学方面,她继承章黄和陆宗达先生《说文》学的成就,主持整理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吸收当代系统论的方法,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由此创建了“汉字构形学”理论;吸收了启功先生关于汉字书写的主张,创建了“汉字字体学”与“书写汉字学”。出版了《<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汉字六论》等专著。《汉字构形学导论》已经有两种韩文译本,并正在翻译成英语和日语。 她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是国家语委1997年发布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及《基础教学用现代汉字常用字部件规范》的第一列研制人、·国务院2013年6月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研制组组长,也是2021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研制组的首席专家,并为《说文》小篆国际编码申报的主持人之一。 她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继承与发展的人才培养上成绩突出,1990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以来,连续培养了33届文字训诂学博士,其中包括由信息技术硕士转至文科的博士,实现了文理交叉学科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传统的《说文》学,完成了“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平台的建构”等创新性项目,实现了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她多年投入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自学考试工作,主编《古代汉语》《训诂学》《汉字学概要》《中国文化概论》等本科和自考教材,主持了《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建设。 王宁教授重视传统学科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的应用,特别关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她直接参与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修订,并研制了课标所附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担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组长,参与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和书法教材的审定工作。多年来,她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其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等文章影响深远,多年来保持很高的引用率。她出版了《文言文阅读基本能力培养》《文言字词知识》《语言的学习与应用》等著作,主编了《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商务印书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详解与案例丛书》(语文出版社)。除此之外,她还是大型辞书《辞源》(第三版)修订主编之一,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华大字符集创建试点工程》、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知识文本”策划,均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彰显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应用价值。 作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优秀学者,她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997年《汉语文字学学科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教育三等奖,1998年与陆宗达先生合著《训诂与训诂学》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01年《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合著)获全国普通高校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汉字构形学理论创建及博士生培养》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主编的《汉字构形史丛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奖及国家图书奖,2012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5年作为第一研制人完成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报送稿)咨询报告有关部门采纳》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8年领衔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专著《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获第十四届“文津奖” “2018中国好书”和“京东传统文化图书奖”,2020年《汉字构形学导论》获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 她的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多次受邀出访美、法、日、韩、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近年来,她在跨文化学术交流上,也做出了较多的成绩。